恒鼎国际

全球移民热线 400- 8118-152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去年究竟有多少中国人“扎堆”移民新西兰?新西兰魅力何在引得国人趋之若鹜?

2025-05-23 18:28:29 作者:恒鼎出国 浏览:1245 次

据恒鼎新西兰移民专家获悉:新西兰最新统计数据揭示了中国人移民新西兰的年度规模。在截至2025年3月的最近一个统计年度内,新西兰的出入境人口流动情况如下:入境新西兰的人口总数达14.96万人,而出境人口总数为12.33万人。


聚焦于中国公民的相关数据:

入境新西兰的中国公民人数为19,000人(数据波动范围±300人);

离开新西兰返回中国的公民人数为7,600人(数据波动范围±200人)。

基于上述数据计算,该统计年度内中国公民净移民新西兰的人数为11,400人。


2222222222222222.png

过去几年中国公民净移民人数:

截至2019年3月过去一年:6980

截至2024年3月过去一年:15864

截至2025年3月过去一年:11400


与去年同期相比,中国公民净移民新西兰的人数有所减少;然而,从更长远的时间跨度来看,

相较于过往年份,当前中国公民净移民新西兰的人数呈现出上升态势。


新西兰作为备受瞩目的热门移民目的地,吸引了众多中国公民的关注与选择。这一现象背后,存在多方面具有专业性和合理性的原因。


1:自然环境好

中国民众普遍对亲近自然抱有浓厚兴趣,而新西兰恰好以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的立场、旖旎秀丽的自然风光以及高森林覆盖率而著称,素有“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之美誉。为持续维护并优化其自然环境质量,新西兰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其中包括禁止新建燃煤电厂以减少碳排放,积极推进岛屿生态修复项目以恢复生物多样性,并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使得清洁能源在其能源结构中占据较高比例。


6666666666666.png


2:教育资源丰富

中国家庭普遍极为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他们不仅期望孩子能够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同时也追求一种更为健康、平衡的教育环境

避免过度竞争带来的压力,希望孩子能在快乐中学习成长。新西兰的教育体系恰好契合了这一需求。


在新西兰,公民及永久居民(PR)的子女可免费就读于公立学校系统,享受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连贯性教育资源。

当地教育体系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包括NCEA(新西兰国家教育成就证书)、IB(国际文凭课程)以及剑桥A-Level等国际认可的课程体系,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铺设了多元化的升学路径,充分满足了学生及家庭对于教育质量和教育体验的双重期待。


..............png


3:移民方法多样

移民新西兰的途径呈现多元化特征,主要包括绿名单技术移民、六分制技术移民、投资移民、家庭团聚移民以及基于婚姻关系的移民等多种方式。


具体而言,高净值人士可根据自身财务状况选择投资移民路径,该路径对申请人的资产规模及投资能力有一定要求;


建筑工程、电子电信等新西兰紧缺技能领域的专业人才,则可通过绿名单技术移民计划实现快速移民,该计划旨在吸引并留住这些领域的优秀人才;


而对于具备高学历背景的申请人,六分制技术移民提供了一个更为灵活且注重个人综合素质的评估体系,通过综合考量申请人的年龄、学历、工作经验、英语能力等多方面因素,为符合条件者提供移民机会。


0000000000.png


4:华人区成熟

新西兰作为典型的移民国家,其多元文化特征显著,华人群体规模庞大且分布集中,已逐步构建起成熟且完善的华人社区网络。


具体而言,在奥克兰地区,中区、北岸及东区等区域已形成较为典型的“华人生活圈”,这些区域不仅汇聚了众多华人居民,还配套建设了华人超市、中文教育机构以及华人企业等多元化服务设施,为华人移民提供了全方位的生活支持与便利。


对于新抵达的华人移民而言,依托这些成熟的华人社区资源,他们能够更加迅速且有效地融入新西兰当地社会,实现文化适应与生活融入。


8666666666666.png


5:社会和医疗福利完善

新西兰构建了一套全面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涵盖免费公立医疗服务、收入补助计划、住房补贴政策以及儿童福利制度等,为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了坚实的兜底保障。对于生活在新西兰且面临收入水平较低、经济条件有限,或是需要承担多个子女养育负担的家庭,该体系能够提供必要的经济援助与社会支持,以缓解其生活压力,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444444444444.png


新西兰构建了一套全面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涵盖免费公立医疗服务、收入补助计划、住房补贴政策以及儿童福利制度等,为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了坚实的兜底保障。对于生活在新西兰且面临收入水平较低、经济条件有限,或是需要承担多个子女养育负担的家庭,该体系能够提供必要的经济援助与社会支持,以缓解其生活压力,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